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把DNA复制损失的端粒填补...
痴呆症(英Dementia、德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来自拉丁语(de- 意指"远离"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种因...
美国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发现,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自噬蛋白p62水平增加可以延长其寿命。该研究发表在...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团队合作,首次以衰老过程中的行为退化为切入点...
当百岁老人被问及长寿秘诀时,答案有很多。但有一件事他们通常未提及——染色体。据《科学》报道,一项新研究显示,在整个动物界,拥有相同性染色体的个体——包括双 X...
研究发现,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而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 我国科学家从神经系统和基因层面揭...
对脊椎动物而言,衰老可能并非只是时间推移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还存在着其它的基因和生理性抗衰老机制,它们可免受滞育...
我国科学家从神经系统和基因层面揭示了衰老的原理,并发现了 BAZ2B 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2 月 27 日凌晨,相关研...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19亿成年人和3.8亿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超重而非体重不足。 对此,Concordia的...
根据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来自SARS和MERS冠状病毒爆发的新数据和知识提供了一些线索,解释了为什么SARS- CoV -2对一些人的影响比其他人更严重。 ...
2月2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七分饱”延缓衰老的内在分子机制。 有一...
脑血管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减退在衰老中非常普遍,但尚不清楚这些损伤的潜在机制。脑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并且是阿尔茨海默氏病(AD)发病机理中最早的事件...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7-0056